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在京召开
时间:2022-12-23 来源: 作者:
会议现场
12月2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以线上加线下方式举行,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在北京会议现场,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到会致辞并作重要讲话。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以及来自城市科学领域的十余位院士和二百多名科技工作者会员代表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本次会议。全国88家兄弟学会发来诚挚祝贺。大会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余刚主持。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致辞
王进展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强调,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二十大做出的重大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指示,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为新时代城市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王进展书记指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以发展城市科学研究,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己任,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编辑出版、决策咨询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在第六届理事会的领导下,扎实开展会员服务,举办四大品牌学术会议,打造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创作发布系列城市发展研究报告,组织开展城市抗击疫情专项研究,围绕城市发展主题积极开展科普行动,针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城市重大灾害防治等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多部门开展研究,促进了城市科学理论体系建设,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宝贵的政策咨询和建议,为促进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王进展书记强调,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作为党和城市联系城市科学领域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是支撑城市建设和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科协将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发展,支持新一届理事会的工作。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要以新一届理事会成立为契机,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联系服务城市科学科技工作者的效率,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和跨部门、跨学科、跨地区的特点,围绕建设人民城市这一系统工程,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科学方法论,运用系统的思想和信息化手段持续推进城市科学学科建设,协助党和城市谋划城市发展战略,把研究会打造成为城市科学领域的精神文化先锋、学术交流高地、国家科普中心、人才托举平台、高端科技智库和开放合作纽带。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落实到人民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中,为城市科学研究事业,为系统性解决城市问题,为建设人民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六届理事会理事长仇保兴代表第六届理事会做报告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代表第六届理事会作工作报告,从专业委员会拓展、会员数量提升、秘书处科研人才培育、财务状况提升改善、刊物及出版物发行、团队标准高质量发布、国际合作示范项目广泛开展、行业影响力提升和研究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情况等方面,对第六届理事会任期内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
大会审议了第六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大会还通过了学会章程修订草案、选举办法(草案)及监票人名单等多项决议。会议经会员代表选举产生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
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结束后,随即召开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态城市研究院院长杨焕明先生当选为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王建国、曲久辉、江亿、郭仁忠、王俊、俞孔坚、吴志强、张爱林和余刚当选为第七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杨焕明发表讲话
杨焕明理事长在七届一次理事会上强调,第七届理事会将继承学会历届理事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立足新发展阶段,肩负起学会发展的历史重任。第六届理事会在仇保兴理事长的带领下,不仅开创了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新的历史,而且还为第七届理事会迈向新阶段奠定了结实的基础。杨焕明理事长向仇保兴理事长和第六届理事会的同仁们表示衷心感谢。第七届理事会将继续强化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建设的“四大能力”,高水平服务国家城市发展战略,服务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城市规划建设决策,服务城市科技创新,加强与国际权威学术机构的协作关系,,为成为在国内最具影响、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城市科学智库继续奋斗。
会议认为,第六届理事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推动我国城市科学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力量。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领导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矢志创新,更得益于学会全体干部员工的辛勤奉献。对新一届理事会工作,会议认为要坚持加强党建引领学会建设、坚持切实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坚持强化学会品牌活动、坚持提升科普工作水平,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会在城市科学领域的智库的作用,利用学会的优势和特长,拓展城市科技人员与决策部门的沟通渠道,更好发挥理论研究和决策咨询作用,进一步强化学会智库功能,发挥建言献策作用。
四十载栉风沐雨,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团结汇聚各方力量,用创新思路谋事干事,以更大的作为拓展学会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城市科学研究事业,为系统性解决城市问题,为建设人民城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